液體軟氮化主要不同是在氮化層里之有Fe3Nε相,F(xiàn)e4Nr相存在而不含F(xiàn)e2Nξ相氮化物,ξ相化合物硬脆在氮化處理上是不良于韌性的氮化物,液體軟氮化的方法是將被處理工件,先除銹,脫脂,預熱后再置于氮化坩堝內(nèi),坩堝內(nèi)是以TF – 1為主鹽劑,被加溫到560~600℃處理數(shù)分至數(shù)小時,依工件所受外力負荷大小,而決定氮化層深度,在處理中,在坩堝底部通入一支空氣管以一定量之空氣氮化鹽劑分解為CN或CNO,滲透擴散至工作表面,使工件表面外層化合物8~9%wt的N及少量的C及擴散層,氮原子擴散入α – Fe基地中使鋼件更具耐疲勞性,氮化期間由于CNO之分解消耗,所以不斷要在6~8小時處理中化驗鹽劑成份,以便調(diào)整空氣量或加入新的鹽劑?! ∫后w軟氮化處理用的材料為鐵金屬,氮化后的表面硬度以含有 Al,Cr,Mo,Ti元素者硬度較高,而其含金量愈多而氮化深度愈淺,如炭素鋼Hv 350~650,不銹鋼Hv 1000~1200,氮化鋼Hv 800~1100?! ∫后w軟氮化適用于耐磨及耐疲勞等汽車零件,縫衣機、照相機等如氣缸套處理,氣門閥處理、活塞筒處理及不易變形的模具處。采用液體軟氮化的國家,西歐各國、美國、蘇俄、日本。
氣體氮化系于1923年由德國AF ry 所發(fā)表,將工件置于爐內(nèi),利NH3氣直接輸進500~550℃的氮化爐內(nèi),保持20~100小時,使NH3氣分解為原子狀態(tài)的(N)氣與(H)氣而進行滲氮處理,在使鋼的表面產(chǎn)生耐磨、耐腐蝕之化合物層為主要目的,其厚度約為0.02~0.02m/m,其性質(zhì)*硬Hv 1000~1200,又*脆,NH3之分解率視流量的大小與溫度的高低而有所改變,流量愈大則分解度愈低,流量愈小則分解率愈高,溫度愈高分解率愈高,溫度愈低分解率亦愈低,NH3氣在570℃時經(jīng)熱分解如下: NH3 →〔N〕Fe + 3/2 H2 經(jīng)分解出來的N,隨而擴散進入鋼的表面形成。相的Fe2 - 3N氣體滲氮,一般缺點為硬化層薄而氮化處理時間長?! 怏w氮化因分解NH3進行滲氮效率低,故一般均固定選用適用于氮化之鋼種,如含有Al,Cr,Mo等氮化元素,否則氮化幾無法進行,一般使用有JIS、SACM1新JIS、SACM645及SKD61以強韌化處理又稱調(diào)質(zhì)因Al,Cr,Mo等皆為提高變 態(tài)點溫度之元素,故淬火溫度高,回火溫度亦較普通之構(gòu)造用合金鋼高,此乃在氮化溫度長時間加熱之間,發(fā)生回火脆性,故預先施以調(diào)質(zhì)強韌化處理。NH3氣體氮化,因為時間長表面粗糙,硬而較脆不易研磨,而且時間長不經(jīng)濟,用于塑膠射出形機的送料管及螺旋桿的氮化。
熱處理主要是將金屬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質(zhì)中加熱、保溫、冷卻,通過改變金屬材料表面或者內(nèi)部組織結(jié)構(gòu)來控制其性能的方法。這種熱處理可分為氮化處理等,那么大家對于氮化處理了解多少呢? 這種氮化處理是向鋼的表面層滲入氮原子的過程,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,以及提高疲勞強度和抗腐蝕性。它是利用氨氣在加熱時分解出活性氮原子,被鋼吸收后在其表面形成氮化層,同時向心部擴散。這種氮化通常是氮化爐來進行,適用于各種高速傳動齒輪、機床主軸(如鏜桿、磨床主軸),高速柴油機曲軸、閥門等。氮化工件工藝路線:鍛造-退火-粗加工-調(diào)質(zhì)-精加工-除應力-粗磨-氮化-精磨或研磨,由于氮化層薄,并且較脆,因此要求有較高強度的心部組織,所以要先進行調(diào)質(zhì)熱處理,獲得回火索氏體,提高心部機械性能和氮化層質(zhì)量。